蚌埠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胸外科簡介
蚌埠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胸外科于1978年成為具有獨立建制的專業學科,是一個集臨床、教學、科研及管理為一體的學科,是安徽省教育廳重點學科、安徽省衛計委“十二五”臨床醫學重點專科、省衛計委胸外科規培基地、蚌埠醫學院外科學碩士點、安徽省肺癌綜合診療中心、蚌醫一附院食管癌綜合診療中心、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安徽省微創醫學會主任單位。
胸外科目前由二個病區組成,床位104張,其中擁有專科ICU床位12張。醫護人員60人,其中正高職稱3人,副高職稱7人,中級5人。博士4人,碩士18人,在讀博士2人,在讀碩士9人。
為貫徹落實《“健康中國”2030規化綱要》,學科建設樹立牢固的“五大”發展理念,堅持健康優先、改革創新、科學發展、公平公正的原則,優化健康服務體系,強化早診斷、早治療、早康復,以更好的滿足人民群眾的健康需求。學科始終把專科醫療服務能力建設作為醫療工作的核心環節,強化醫療質量管理,將人才隊伍建設貫穿于學科建設的整體過程,重視科學研究的臨床導向性,注重科研成果的臨床轉化。
歷經40多年的發展,胸外科已經能夠勝任普胸外科領域的全部手術,及相應的臨床處理工作。
(1)肺外科實施肺癌的早期篩查與診治,肺癌的微創外科技術日益成熟,在傳統的三孔基礎上,積極開展單操作孔、單孔胸腔鏡肺葉切除術,從單葉切除到聯合肺葉切除、肺段切除、聯合亞段切除及次亞段切除。與介入科合作實施肺小結節的術前CT下定位研究;基于肺部薄層CT的三維重建,運用EDDA科技公司IQQA-3D Lung系統實施肺段切除術前規劃,充分了解術前解剖變異,模擬手術范圍,符合精準外科的理念;結合“腫瘤分子標志物”檢測(影像+分子),真正實現肺癌的科學早檢,從模棱兩可到“一擊必中”。 肺部疾病微創治療已形成科室的特色和優勢,結合快速康復理念和措施,手術質量和患者術后康復速度明顯提高。
(2)實施以外科治療為主的肺癌多學科綜合治療,積極穩妥地開展局部晚期肺癌患者各種類型的擴大切除術,在數十年上萬例手術病例積累的基礎上,對胸部各種復雜手術和高難度手術的處理有豐富的經驗,如:左心房部分切除術、體外循環下肺動脈主干/主動脈部分切除治療術、心包內肺癌切除術、中央型肺癌隆突切除成形術、支氣管和肺動脈雙袖式切除術、自體心包奇靜脈補片上腔靜脈置換術、Pancoast 腫瘤擴大切除術、氣管腫瘤切除術及胸壁大塊切除重建術。
(3)食管外科實施標準食管癌二區淋巴結清掃術,使用圍手術期腸內營養支持治療,提高了手術安全性,使用管狀胃減少了術后呼吸系統并發癥,提高術后生存質量。選擇性開展食管癌的三區淋巴結清掃術,常規行全胸腹腔鏡下食管癌微創外科治療,實施模塊化操作流程。與放療科聯合開展中晚期食管癌術前同步化放療的研究,擴大了食管癌手術適應癥,提高了手術療效。開展各種食管良性疾病的微創腔鏡治療,包括腹腔鏡食管裂孔疝修補術、胸腔鏡食管平滑肌瘤摘除術、食管抗反流手術等。
(4)縱膈外科積極開展復雜縱隔腫瘤的外科治療,實施各種擴大切除術,包括心包切除、肺葉切除、上腔靜脈切除人工血管移植等。對頸胸交界處腫瘤進行分類學研究,應用各種前入路切口與后入路Paulson 切口進行外科治療。積極開展胸腺瘤合并肌無力外科治療,實施胸腺瘤擴大切除術。應用胸腔鏡微創治療,常規開展單孔胸腔鏡縱膈腫瘤切除術、經劍突下前縱膈腫瘤切除術。積極開展手汗癥的微創治療。
(5)胸部損傷外科對于重癥胸部損傷實施診治優先原則,做好院內創傷評分,對多根多處肋骨骨折或肋骨明顯錯位的患者實施肋骨環抱器固定術,胸骨骨折實施鈦板外固定術。把胸腔鏡微創技術引入到胸外傷的診治中,減少了創傷的漏診、誤診率,大大加速創傷的康復。
(6)胸壁外科實施漏斗胸改良NUSS手術,對于胸骨惡性腫瘤患者行胸壁大塊切除鈦板胸骨重建術。
(7)積極開展胸外科疾病嚴重手術并發癥的綜合急診急救防治工作,提高手術安全。
胸外科是蚌埠醫學院第一臨床學院碩士研究生招生單位、本科理論課教學單位、規范化住院醫師培訓基地。常年承擔蚌埠醫學院臨床醫學本科各專業及碩士研究生理論與實踐教學工作,舉辦省級胸外科繼教學習班。已培養碩士研究生近20名,多次承擔全國胸外科進修班的教學工作。每年選派骨干醫師赴國內外交流學習推動科室的快速發展。
主持引進與開展重大技術項目16項,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研究基金面上項目1項,主持完成省自然科學基金1項,主持教育廳重點項目5項,主持蚌埠醫學院重點項目及蚌埠市科研項目研究10項,參與國家級和省級重點項目研究8項。在肺癌基礎、臨床及轉化醫學研究方面獲安徽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發表研究論文50余篇,其中SCI收錄14篇,國家級重點期刊2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