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新院區要建2000張床位
近日,蚌埠日報全媒體記者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了解到,我市蚌埠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心腦血管中心項目通過規劃審批。這是一座于山院水庭之間打造的集智慧數字化、生態化于一體的省級醫療中心,項目建成后將立足蚌埠,服務安徽,輻射蘇、魯、豫,成為功能完備、專業學科突出、診療技術精湛、環境優美的現代化省級醫療服務中心。
蚌埠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蚌埠醫學院附屬腫瘤醫院)是皖北地區規模最大的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康復、保健和急救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醫院,也是衛生部首批三級甲等醫院。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空間規劃科工作人員介紹,蚌埠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心腦血管中心項目占地面積約270畝,總建筑面積約42萬平方米,總投資約25億元。項目位于經開區大學城附近,東至規劃路、北至學苑路、西至學海路、南至鳳翔西路,建設床位2000張。主要建設心腦血管中心、婦產科、兒科、康復醫學、急診急救等學科功能用房及配套設施。
02這座院區有“血肉”
此次的院區規劃項目結合了本地現狀和歷史文化,在規劃設計中融入了“山水城市”、“生命之脈”、“城市客廳”等設計理念。
靠近學苑路的是總面積27000多平方米的教學科研辦公樓,這也是整個項目中最高大的建筑,與之相連的是規培公寓,總面積約12000平方米。沿學海路有三棟貫通連接的“方盒子”,這是總面積超過40000平方米的門診和急診。能容納2000個床位的病房大樓造型猶如三座巨大的“生命之舟”,并排羅列在規劃路西邊,總面積達到111200平方米。 SHAPE \* MERGEFORMAT
該項目規劃還有很多人性化又前衛的亮點,比如在規劃布局中,被視為“生命之脈”的醫療街,作為整個院區的中樞貫穿整個基地南北,也將各功能區串聯起來,各功能區沿“生命之脈”向周邊有機生長,形成整個醫養建筑群落。“生命之脈”隱喻鮮活、躍動的人體血管動脈,串聯起心臟(核心景觀區)、大腦(辦公教學科研區)、軀體(病房門診醫技區),象征生命通廊的“主動脈”貫穿整個方案布局,規劃結構有機、便捷、靈動,深度契合蚌埠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心腦血管中心設計的核心形象。
03細節處處體現“患者至上”
規劃中不僅功能分區十分細致、科學,而且非常人性化,比如設置了專門的醫技區域,醫技科室包括手術室、放射科、超聲科、心血管超聲和心功能科、檢驗科、康復科、病理科、藥劑科、內鏡室、消毒供應室、營養科等。因為醫技科室借助專用儀器設備和專門技術開展業務工作,為病人診斷治療提供客觀依據,有診療儀器設備多、更新周期短、要求條件高,一切工作圍繞臨床,面向全院,為各臨床醫療科服務,所以這一區域位于項目的中心區域。
另外,記者在整個項目規劃中還看到了一個新名詞——“醫療街”。空間規劃科工作人員介紹,所謂醫療街就是在形式上類似商業街,長長的室內大街中,門診大廳、診療室、檢查室、檢驗室等科室像商業店鋪一樣分布在大過道的兩邊,患者可以沿著主街走,按照指示牌找到自己要去的地點。這樣就不必再拿著檢查單、報告單樓上樓下來回跑,簡化了流程、節省了就醫時間,在一條街上能完成所有診療流程,看病不再“走迷宮”。屆時,醫療街內還可布置綠植,引入光線,提升室內空間環境質量。
在保證醫院合理的規劃布局與功能分區的基礎上,該項目不僅重點打造了特點鮮明的建筑形象、優美舒適的綠化環境,還體現了豐富多樣的空間層次和悠久深遠的文化內涵。項目的主景觀區域除了模擬自然環境給人以放松、舒適的體驗外,還兼顧醫療功能,體現醫院的人文關懷,景觀設計以大而平為特點,從廣度及縱深上體現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