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兒科簡介
蚌埠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兒科創建于1952年,后經國內著名兒內科專家封桂馥教授、謝普安教授等領銜共同發展,逐步壯大。在歷屆科室醫護團隊共同努力下,積累了深厚的科室文化底蘊,并逐步發展成省內極具影響力的三甲醫院綜合兒科。科室是蚌埠醫學院碩士研究生培養點、國家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安徽省兒科專科護士臨床教學基地、安徽省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安徽省衛生健康委員會指定兒童白血病及兒童腫瘤定點收治醫院;目前是安徽省全科醫學會罕見病分會、兒科學分會主委單位;安徽省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專家委員會兒科學專業組長單位;安徽省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圍產醫學分會副主委單位;蚌埠市醫學會兒科專科學會主委單位。
科室現開放床位178張,設6個病區及 1個實驗室,每年直接幫助十余萬名兒童擺脫病痛。科室現有醫師47名,護士105名(含專科護士14人),技師6名,其中正高級12名,副高級15名,中級39名;博士5人,碩士33人,碩士研究生導師10人。近年來,每年帶教本科生500余名,培養碩士研究生十余名,留學生1-2名。科室培養了大批兒科高質量專科人才,在省內外各自崗位上均做出了突出貢獻。
近年來,科室加快與省內外兄弟單位同行的交流與合作,積極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2019年,加入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牽頭組建的“長三角兒童重癥醫學聯盟”;2020年與安徽省兒童醫院(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安徽醫院)建立安徽省兒童健康管理聯盟;2021年與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上海市兒童醫院新生兒科聯合成立NICU專科聯盟;深入開展與省內外兄弟科室的學術、科研、醫療合作及人才培養等;加大與本地區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兒科同行的學術交流和合作,既起到學科引領作用,又活躍了地區專科發展。
科室積極發展兒科亞專科建設,著力培養中青年骨干及德才兼備的醫護技高素質專業人才。目前擁有新生兒危重癥監護中心(NICU)、兒童危重癥監護中心(PICU)、兒童呼吸、兒童血液腫瘤、兒童神經康復、兒童內分泌遺傳代謝病、兒童風濕腎病等多個亞專業。開展了多項省內領先的特色診療技術,包括兒童連續性血液凈化技術;亞低溫治療重癥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技術;振幅整合腦電監測技術;腔內心電圖定位引導PICC技術;新生兒無創振動網格霧化吸入PS技術;全自動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技術;兒童纖維支氣管鏡診療技術;兒童白血病分級診斷和治療技術;3C療法治療兒童Ⅰ型糖尿病技術;危重兒床旁彩超監測技術;兒童哮喘規范化診治技術;兒童輸液港技術及兒童康復診療技術等。
近3年獲批各級各類科學研究課題32項,其中國家級1項,省級8項;獲批教學課題11項,其中省級3項,校級8項;獲批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2項。榮獲安徽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1項,安徽省教學成果獎3項,校級教學成果獎2項,獲批院級新技術準入項目24項。每年發表高質量專業學術論文20余篇,其中SCI收錄論文2-3篇。主編安徽省規劃教材《兒科學》,副主編全國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國家級教材《臨床醫學概論》,主編及參編專業書籍5本,獲批實用新型專利4項。
蚌醫一附院兒科始終堅持以“病人為中心”的宗旨,開展新醫療新技術新項目,增設兒科相關便民措施,積極開設家長課堂、健康教育、病友會、義診活動、組織參加線上線下科普知識宣講等服務項目。
蚌醫一附院兒科團隊以崇高的職業道德、精湛的醫療技術和大愛無私的團結奉獻精神,履行著“一切為了兒童健康”的神圣使命,數十年如一日傾盡全力為本地區兒童生命健康保駕護航!
蚌醫一附院兒科血液腫瘤亞專科團隊介紹
兒科血液腫瘤團隊現有主任醫師2名,副主任醫師1名,主治醫師3名,住院醫師1名,其中在讀博士2名,碩士2名,在讀碩士研究生2名。現有血液病房15張。
在院領導和科主任的支持下,正在積極開展白血病的分級診療,通過MICM分型對白血病進行診斷及分型,根據白血病的危險度分層給予化療、放療、靶向治療、細胞免疫治療、造血干細胞移植等。目前已規范的對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急性髓系白血病(M0-M7)、淋巴瘤、實體瘤(神經母細胞瘤,髓母細胞瘤等)、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ITP、血友病、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EB病毒感染相關疾病、郎格漢斯組織細胞增多癥等常見的兒童血液系統疾病進行診療。
2019年,我院通過首批兒童血液病省級定點醫院和兒童腫瘤省級協作組單位認定。本團隊嚴格按照2019年國家衛生健康委等五部門印發的《關于開展兒童血液病、惡性腫瘤醫療救治及保障管理工作的通知》(國衛醫發〔2019〕50號)及2021年國家衛生健康委等 5 部門《關于進一步擴大兒童血液病惡性腫瘤救治管理病種范圍的通知》(國衛辦醫函[2021]107 號)要求規范診療,分別制定兒童血液病惡性腫瘤10個病種診療規范(2019年版)和兒童血液病惡性腫瘤12個病種診療規范(2021年版)。